您現在的位置:廣東中公教師網 > 教師資格 > 備考資料 > 學科知識 >
來源:中公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網 時間:2022-01-05 15:25:07
對教師資格考試常見知識點的分析——五四憲法
一、考情分析
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莊嚴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又稱“五四憲法”。這個憲法以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基礎,又是共同綱領的發展,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作為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四憲法考查的頻率是相對較高的,有部分細節知識出錯率較高。因此我們做出以下整理,以供大家備考。
二、知識呈現
三、知識鞏固
1.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報》報道:“(20日下午)五時五十五分復會。執行主席宣布……表決的結果:投票數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張,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張。這時,全場歡騰,全體起立,為這個偉大文獻的誕生而熱烈歡呼。”投票通過的這部“偉大文獻”是( )。
A.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B.新中國第一部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文件
C.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D.中國在歷史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2.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開幕式上,開國領袖毛澤東重宣告將在這次會議上制定憲法,制定幾部重要的法律。這次法律實踐的重大意義是( )。
A.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
B.豐富和完善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C.開啟了中國法治建設近代化進
D.促進了依法治國理念的形成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上述規定揭示出新中國政權( )。
A.人民當家作主的性質 B.民族團結繁榮的原則
C.鞏固國家統一的方式 D.黨派合作協商的制度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的歷史事件是( )。
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和三大改造完成
B.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和一五計劃完成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和三大改造完成
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和一五計劃完成
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后,歷代王朝都設置宰相作為皇帝的助手,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處理全國政務?!缎绿茣酚涊d:“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
──《中國古代史資料選輯》
材料二 第四條 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
第十六條 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
第二十二條 參議院議決事件,咨由臨時大總統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條 臨時大總統對于參議院議決事件,如否認時,得于咨達后十日內,聲明理由,咨院復議;但參議院對于復議事件,如有到會參議員三分之二以上仍執前議時,仍照第二十二條辦理。
第三十條 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律。
第三十三條 臨時大總統得制定官制、官規,但須提交參議院議決……
第四十五條 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
——《中國民國臨時約法》
材料三 1949年,某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領導……人民民主專政。
——摘自《人民版歷史必修一65頁》
材料四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第十一條 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各種生活資料的所有權。
——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君權與相權關系的處理上,秦始皇、漢武帝、唐初、宋代分別采取了怎樣的措施?這些措施體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
(2)據材料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所規定的政治體制體現了什么原則?并指出《臨時約法》在政權建設上做出了哪些規定?有何積極意義?
(3)材料三中的“某綱領”的名稱是什么?根據材料四,概括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基本原則和在中國政治建設中的重要意義。綜合上述所有材料,指出中國政治制度發展的總趨勢。
-參考答案-
1.【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954年”“全場歡騰,全體起立,為這個偉大文獻的誕生而熱烈歡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通過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因此材料中投票通過的這部“偉大文獻”是1954年憲法,C項正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是1912年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項錯誤;新中國第一部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文件是1949年制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不符合題意,B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不屬于“新時期”,并且在歷史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1982年憲法,D項錯誤。所以本題選C項。
2.【答案】A。解析:由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A項正確;其他三項不符合事實,BCD項排除。所以本題選A項。
3.【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憲法規定了國家權力歸屬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和全國最高權力機關,體現出新中國政權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A項正確;民族團結繁榮的原則和鞏固國家統一的方式在材料中無法體現,BC兩項錯誤;黨派合作協商的制度表述錯誤,D項錯誤。所以本題選A項。
4.【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奠定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三大改造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C項正確;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討論新中國的建立,并未涉及社會主義制度問題,“一五”計劃側重于發展重工業,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ABD項錯誤。所以本題選C項。
5.【參考答案】
(1)秦始皇設置三公九卿;漢武帝設置“中朝”作為決策機構,剝奪了宰相的決策權;唐太宗規定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一分為三;宋太祖以參知政事等官職分割相權。
趨勢:相權不斷被削弱,皇權加強。
(2)原則:三權分立原則。
規定: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構建政治體制;參議院行使立法權,有權選舉臨時大總統、彈劾臨時大總統及國務員;臨時大總統及國務員行使行政權,實行責任內閣制;司法權由法院獨立行使。
意義:《臨時約法》的頒布是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它具有積極的進步的意義,《臨時約法》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產物,帶有鮮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它不僅具有現實的進步意義,在中國憲政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3)名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原則:民族平等,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
意義:使中國真正成為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政權;為國家政治建設的逐步開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趨勢:由君主專制到民主共和(經歷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和社會主義的兩個階段),由民主法制不健全到逐步完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