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廣東中公教師網 > 教師招聘 > 考試題庫 > 每日一練 >
來源:中公廣東教師招聘考試網 時間:2022-01-05 10:45:09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影響行為改變的方法。
選項A,所謂認知改變技術,就是通過咨詢人員的工作,努力改變求詢學生不合理念,糾正那些對認知過程的歪曲傾向,使求詢學生建立起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認知方式。
選項B,行為改變技術是一種利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幫助個體減少和消除不為,培養并增進良好行為的有效方法。行為改變的技術包括模仿學習、行為契約、放松訓練、系統脫敏、生物反饋等。
選項C,美國心理學家艾里斯創立了理性情緒療法,又稱合理情緒療法,其中心目標是除去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代之以正確的合理的信念。
選項D,精神分析療法,又稱為心理分析療法或分析性心理治療,是奧地利精神科醫師弗洛伊德在 19 世紀末創立的。弗洛伊德長期的臨床經驗,通過對大量精神病患者、神經癥患者的觀察與治療,以及對他自己內心世界的艱苦分析,提出精神分析理論。系統脫敏的含義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系統脫敏是行為改變的技術,故本題選B。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影響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影響行為改變的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范法、懲罰法、自我控制法和暫時隔離法等。
A項代幣獎勵法是指當學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為后,教師發給數量相當的代幣作為強化物。學生用代幣可以兌換有實際價值的獎勵物或活動。
B項懲罰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為。懲罰有兩種:一是在不良行為出現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如否定評定、給予處分);二是在不良行為出現時,撤銷一個愉快刺激。
C項示范法是指觀察、模仿教師呈現的范例(榜樣),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D項自我控制法是指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
題干中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給學生一顆小星星,小星星還可以換取自己想要的獎勵,屬于代幣獎勵法。因此B、C、D不符合題意,本題選A項。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是影響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影響行為改變的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范法、懲罰法、自我控制法和暫時隔離法等。
A項行為塑造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
B項懲罰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為。懲罰有兩種:一是在不良行為出現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如否定評定、給予處分);二是在不良行為出現時,撤銷一個愉快刺激。
C項示范法是指觀察、模仿教師呈現的范例(榜樣),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D項自我控制法是指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
題干中王老師讓那些走神的學生自己提醒自己,屬于自我控制法。因此A、B、C不符合題意,本題選D項。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影響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影響行為改變的方法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范法、懲罰法、自我控制法和暫時隔離法等。
A項行為塑造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
B項暫時隔離法是指在某種特定時間不對不良行為給予強化,同時轉移情境,使行為不良者對新的情境產生厭惡的方法。
C項示范法是指觀察、模仿教師呈現的范例(榜樣),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D項自我控制法是指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
題干中教師在學生犯錯時,讓他離開犯錯的環境,安排在一個新的環境當中屬于暫時隔離法。因此A、C、D不符合題意,本題選B項。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改善學生認知的方法。心理學家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緒療法。他認為人的情緒是由人的思想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定的情緒,即人的行為的ABC理論。其中A是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B是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C是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B選項,小張的緊張屬于艾里斯理論中的情緒結果,不符合題意。
C選項為干擾選項,表現不好是事件的結果,而非情緒結果,不符合題意。
D選項,想辦法不緊張屬于艾里斯理論中的駁斥后新的情緒結果,不符合題意。
題干中A即個體遇到的主要事件為去見岳父這件事,因此B、C、D不符合題意,本題選A項。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評估的常用方法有心理測驗、評估性會談和觀察法等。
A項心理測驗是為心理評估搜集數量化資料的常用工具,是根據客觀的、標準化了的程序來測量個體的某種行為,以判定個別差異。
B項會談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教師通過會談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心理與行為,也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緒、態度施加影響。
C項觀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直接觀察學生個體的行為表現,對所觀察的事實加以記錄和客觀的解釋,以了解學生心理和行為特征的一種方法。
D項自述法是通過學生書面形式的自我描述來了解學生生活經歷及內心世界的一種方法。
題干中班主任在后門“偷窺”小張班上的學生上課,其實是班主任在對他們上課的狀態進行觀察,屬于觀察法。因此A、B、D不符合題意,本題選C項。
7.【答案】C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選項A,面向個別教育對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分為發展性和補救性兩種類型。補救性的個別心理輔導就是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由教育者運用心理健康的原理和方法,對教育對象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困擾,并對有關的心理與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一種助人活動。例如,開設心理咨詢室,由經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員進行心理輔導,或建立“悄悄話信箱”、“心理咨詢熱線”等與受教育對象溝通,就是進行個別心理輔導的很好方式。
選項B,發展性的個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個別教育對象中存在的個別差異,為使不同特點的受教育者獲得最好的發展而進行的個別心理輔導。如對智力超常和智力一般的學生,對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及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法,有的可以在課堂上及時解決,有的則要通過個別面談來進行。
選項C,面向全體教育對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如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結合學校團隊活動、班級活動和班主任工作進行。
選項D,學校要積極開通家校合作的途徑,積極引導全體學生的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創設良好家庭環境氛圍。
題干中描述的是學校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AB屬于個別輔導的途徑,故本題選CD。
8.【答案】A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查抑郁癥的相關癥狀。抑郁癥是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的情緒狀態。
選項A,抑郁癥的表現在思維方面有: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覺得“腦子像是生了銹的機器“、”腦子像涂了漿糊一樣“。故選項A正確。
選項B,抑郁癥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選項中描述的是小梨只有昨晚睡眠不佳,不屬于持久性的,故選項B錯誤。
選項C,抑郁癥在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表現為行為緩慢、不想做事、不愿與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回避社交。故選項C正確。
選項D,看到卷子就覺得很心煩,感覺自己一瞬間什么都不會,是人的一種正常情況,不屬于抑郁癥的表現,故選項D錯誤。
綜上所述,本題選AC。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評估,指依據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并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而不是只診斷學生的心理疾病,因此本題說法錯誤。
10.【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需要堅持以下六條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原則、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整體性發展原則。其中學生主體性原則指的是在心理輔導中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和調動學生自我心理發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因此題干說法錯誤。
相關推薦: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