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廣東中公教師網 > 教師招聘 > 考試題庫 > 歷年試題 >
來源:中公廣東教師招聘考試網 時間:2021-03-16 15:50:45
心理發展與教育是教育心理學第3章的內容,從大考情來看19年下考7分,20年上考3.5分,20年下考6分,由此是每年必備考點之一。
其中,皮亞杰相關理論又是該章節的重點,特點是涉及內容廣,知識點多。因此是丟分的重災區,由此我們來看看皮亞杰究竟考查了什么題目。
1.兒童能借助小餐具玩過家家的游戲,且他們手中的小餐具被收回,游戲就無法進行下去,這些兒童的思維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關于認知發展問題,皮亞杰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并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其中2-7歲進入前運算階段,本階段兒童由于受直覺知覺活動的影響,必須借助圖像和表象,知覺事物之間的關系。因此沒有了具體的餐具,孩子就無法游戲,故本題選擇B項。
選擇A,在感知運動階段(0-2歲),認知活動主要是通過探索感知覺與運動之間的關系來獲得動作經驗,在這些活動中形成了一些低級的行為圖式,以此來適應外部環境和進一步探索外界環境。這一階段的標志是兒童逐漸獲得了客體永恒性,即當某一客體從兒童視野逐漸消失時,兒童知道該客體并非不存在。兒童大約在9-12個月獲得客體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兒童往往認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尋找。
選擇C,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兒童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出現了顯著的認知發展。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結構已經發生了重組和改善,思維具有一定的彈性,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恒,但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仍然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兒童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但能憑借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
選項D,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這一階段中兒童個體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從多種維度對抽象的性質進行思維。他們的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并能發現命題之間的關系;能夠進行假設性思維,采用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夠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維發展已經接近成人的水平。綜上所述,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擇B項。
2.按皮亞杰的觀點,學生知識結構形成的方式是( )。
A.適應與同化 B.同化與順應 C.順應與復習 D.復習與適應
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發展觀。皮亞杰認為,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達到有機體與環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變行為以重建平衡。個體在平衡與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斷建構和完善認知結構,實現認知發展。故知識結構形成的方式為同化和順應。所以B選項正確。
3.亮亮第一次來到田野,非常興奮,指著地里的麥苗叫韭菜。媽媽告訴他那是麥苗,并從手機里搜出韭菜和麥苗的圖片,耐心地給他講解了兩者的不同,從這以后,亮亮學會了區分麥苗和韭菜。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亮亮的認知圖式發生了( )。
A.同化 B.遷移 C.順應 D.成熟
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杰建構主義發展觀。皮亞杰認為個體在平衡與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斷建構和完善認知結構,實現認知發展。而心理結構涉及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等概念。順應是指有機體不能利用原有圖式接受和解釋新刺激時,其認知結構發生改變來適應刺激的影響。題干中亮亮開始認為麥苗是韭菜,通過媽媽的講解之后,能夠區分麥苗和韭菜的不同,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發生了改變,體現了順應,故答案選擇C。
選項A,同化指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境時,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
選項B,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遷移不是皮亞杰提出的觀點。
選項D,成熟指機體的成長,特別是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成熟。ABD與題意不符,故此題選C。
從歷年考察趨勢來看,多考查皮亞杰建構主義發展觀的相關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同化和順應的相關概念的理解會考查舉例反選。各位考生重點備考。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