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廣東中公教師網 > 教師招聘 > 考試題庫 > 歷年試題 >
來源:中公廣東教師招聘考試網 時間:2021-03-16 15:30:37
很多同學總是想說,我復習了這么久,考試的題目究竟什么難度呢?我到底能達到什么程度呢?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以往出現的考題中較為基礎的一部分題目,看看這些“送分題”您掌握到了什么水平,如果感覺有些難度的話,小編老師奉勸您一句,抓緊學習吧!把手機、游戲、購物車都放在一邊吧!再不學習,咱們就“忘啦”!
那接下來和老師一起,做做題吧!
一、牛刀小試:
【單選題】
1.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講授,最早始于( )。
A.赫爾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2.學生主體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條件 B.任務 C.途徑 D.結果
3.布置課外作業的目的是( )。
A.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B.復習已學過的教材,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加深
C.使學生掌握新知識
D.使學生對所學教材當堂理解,當堂消化
4.一般說來,群體間競爭的效果取決于( )。
A.群體內的合作 B.群體內的競爭
C.群體間的合作 D.個體的能力
5.下面情況發生了學習的是( )。
A.小李從亮處走進暗室,視力顯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氣變得暴躁
C.小張服用興奮劑后百米賽跑奪
D.大猩猩模仿有人吃餅干
6.學生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學校通過學生評價來看學生的發展狀況,同時也通過學生評價來衡量教師教育質量,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并能及時改進教育評價體系。這主要體現的是學生評價的( )。
A.診斷功能 B.導向功能 C.發展功能 D.管理功能
7.外語課上,曾老師讓教室的光線柔和,提供舒適的桌椅并排成半圓形。曾老師受過心理學的訓練,能夠運用姿勢和語調并借助選定的音樂使得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以此來進行愉快而不疲乏的外語學習。曾老師使用的這種教學模式屬于( )模式。
A.范例學習 B.有意義學習 C.暗示教學 D.發現教學
8.七年級數學中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目標為:①能根據條件畫簡單平面圖形和空間圖形;②能進行幾何圖形的基本運動和變化;③能夠從復雜的圖形中區分基本圖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④能由基本圖形的性質導出復雜圖形的性質。該課程目標的設計方式為( )。
A.體驗性目標陳述方式 B.結果性目標陳述方式
C.表現性目標陳述方式 D.行為性目標陳述方式
【多選題】
1.下列關于不同課堂教學行為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陳述行為的行為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行為功能為傳遞信息
B.反饋行為的行為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行為功能為提供信息
C.反思行為的行為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行為功能為改進信息
D.傾聽行為的行為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行為功能為了解學生
2.挫折是指個體的需要和動機行為受到阻礙,預定目標不能實現時所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及情緒反應,挫折包含( )等含義。
A.挫折后果 B.挫折情境 C.挫折認知 D.挫折行為
二、參考答案:
【單選題】
1.【答案】C。解析:康德最早在大學里講授教育學這門課程,他于1776年在德國的柯尼斯堡大學的哲學講座中講授教育學。故本題選C。
2.【答案】A。解析: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能動性是學生與外界,包括教育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主要表象為學生不是單純受制于教育活動本身和教師被動地學習,而是能夠自覺地認識到受教育的意義和目的并積極地配合教育的施教活動,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要培養主動發展的人,就必須充分調動個體的主動性,所以學生主體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條件。因此本題選A。
3.【答案】A。解析:布置課外作業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內所學習知識的理解、記憶與應用,加強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獨立鉆研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難獨立工作的能力,并及時發現和彌補教與學中的遺漏與不足,及時地改進教與學的方法,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題干中,布置課外作業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故選A。
4.【答案】A。解析:群體內凝聚力越強競爭優 勝幾率越大,所以群體內越合作,凝聚力越大,群體越容易獲得成功。故本題選A。
5.【答案】D。解析:學習是個體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練習和反復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持久的改變。模仿行為屬于大猩猩后天的學習活動以及持久的行為變化,屬于學習。故選D。
6.【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評價的功能。
管理功能是學生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客觀上能夠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狀況和發展水平給予鑒定并做出一定的區分,有益于高一級學校的選拔;同時,學生評價的結果也可作為評價教師工作質量的依據之一。因此,世界各國的學校教育都利用學生評價的管理功能,作為對學生有效分流的主要依據之一,并以此調整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改善教育教學活動。
題干中,學生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通過學生評價看學生的發展情況,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并改進教育評價體系,即調整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改善教育教學活動,體現管理功能。故本題選D。
7.【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當代國外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
選項A,范例教學法,是教師通過對教材中的典型事例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一種教學方法。所謂范例,是指教材中那些隱含著本質因素、根本因素、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
選項B,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內在的)的和實質性(非字面)的聯系。
選項C,暗示教學法又稱啟發式教學法或啟示法,是教師通過各種暗示手段,將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情感傾向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提高其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形成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暗示教學的實驗先是從成人外語教學開始的。這種教學一般12個人,男女各半,教室幽靜,光線柔和,桌椅舒適,排成半圓形。教師坐在末端。老師受過演劇和心理學的訓練,能夠運用姿勢和語調并借助選定的音樂使得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以此來進行愉快而不疲乏的外語學習。
選項D,發現法,通常稱作發現學習或問題教學法,就是讓學生通過獨立工作,自己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掌握原理的一種教學方法。
題干中,運用姿勢和語調并借助選定的音樂使得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以此來進行愉快而不疲乏的外語學習,體現暗示教學法,故本題選C。
8.【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目標的陳述方式。一般說來,完整的課程目標體系包括三類:結果性目標、體驗性目標與表現性目標。因此,目標的陳述也有相應的三種基本方式。
結果性目標,即明確告訴人們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什么。對在設計時所采用的行為動詞,要求具體明確、可觀測、可量化。這種指向結果性的課程目標,主要應用于“知識”領域。題干中七年級數學中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根據目標關鍵詞“畫”“進行……變化”“區分”“分析”“導出”等,指向了結果化的目標,故本題選B。
【多選題】
1.【答案】AD。解析:本題考查課堂教學行為的分類。
選項A,陳述行為的行為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行為功能為傳遞信息,選項說法正確。
選項B,反饋行為的行為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行為功能為提供信息,選項說法錯誤。
選項C,反思行為的行為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行為功能為改進教學,選項說法錯誤。
選項D,傾聽行為的行為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行為功能為了解學生,選項說法正確。
故本題答案選AD。
2.【答案】BCD。解析:本題考查挫折現象。挫折具有挫折情境、挫折認知、挫折行為三方面的含義。
相關推薦:
搜索